本文共 184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6 分钟。
高考机器人内心OS:明年高考复读再战!!!
最近一段时间,人类是和杠上了。围棋比赛中,AlphaGo三连击柯洁;而在关乎高三学生命运的高考上,机器人也跑来凑热闹。
在高考的第一天,一台名为Al-Maths的机器人和考生一起参加了数学考试。“手速惊人”的Al-Maths在短短的22分钟时间内完成了北京文科数学试卷,但最终由于读不懂题,所以只拿了105分(满分150分)。
看到这个分数,可能不少人松了一口气,心想这个人工智能不过是个“学渣”。
人工智能机器人参加考试也不是第一回了,岛国在这方面经验就很丰富。他们的人工智能Torobo-kun参加了东京大学的入学考试,然而成绩非常不理想。在去年的秋季入学考试前,日本研究人员甚至放弃了继续让Torobo-kun参加考试,因为成绩实在是太差了!
比如这个问题,“小明每天从家去学校的路程是900米,某一天,他放学的时候去了反方向五百米的超市,问小明在路上一共走了多长距离?”
这种问题对于我们来说,简直是送分题,但是对人工智能来说,他可能就无法理解小明放学去超市是什么,导致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。
在今年的高考中,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Aidam也对阵了6名来自不同地区的前文理科状元,这场数学PK之战中,Aidam的分数倒是不错,拿到了134分,不过还是没有我们状元的均分高。
在2月份的时候,成都中学也上演过一场“人机大战”,高考机器人对战43名高三文科班学生,最终以93分败给了学生们106分的平均分。
从这些战绩来看,人工智能似乎一直处于下风。相比较AlphaGo这种神一般的存在,参加考试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有很大的进步发展空间。
犹记得在AlphaGo和柯洁对战期间,马云针对那场人机围棋大战发表了这样的评论,他不认为AlphaGo战胜柯洁有多厉害,认为中国企业去搞这种东西没有多大的意义。而下围棋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,但是机器人可以快速运算出后面的几百步,失去了下围棋的意义。
而高考机器人参加考试也同样引起不少争议,一些吃瓜群众认为让机器去参加这种应试教育毫无意义。
然而,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,这种看法过于极端。无论是下围棋还是参加考试,本身作为一种娱乐的噱头之外,更重要的是对于现阶段人工智能的测试。
以高考机器人为例,从2015年开始,其就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“基于大数据的类人智能关键技术与系统”项目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。
而为什么会选择高考,并不是说要拿出碾压人类智商的分数,而是考虑到试卷中所包含的语义理解、逻辑推理等等元素,这些正是人工智能所需要研究和攻克的难点,只有通过不断地测试去强化学习能力,才能建立出具有逻辑推理能力的算法和模型。
测试结果也表明,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理解上存在诸多局限性,在一些深度的知识表现和语义理解上需要不断的突破,用通俗的一句话来说,人工智能机器人非常“偏科”,像历史、语文这些内容毕竟不是简单的1和0就可以“翻译”的。
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去不断地测试、训练人工智能算法,建立出一个浩大的深度学习模型,从而将复杂的语言转化为机器语言。
而一旦可以训练出“对答如流”的高考机器人,那么对于将来AI在实际生活应用的意义将是里程碑式的。
以AlphaGo为例,DeepMind研发的AlphaGo里的深度学习、神经网络、MCTS,和扩张、计算能力都是通用的技术,一旦成熟之后,如果要进入一个新的应用领域,只要有AlphaGo的底层技术就可以快速开发出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而人机大战并不是说故意去蹭热点,其最终的意义是更广泛的生活应用。比如正在研究的高考机器人,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一些辅助学生学习的机器人产品。未来,在一些师资力量比较单薄的边远地区,AI或许可以代替人类老师去帮助这些渴望学习的学生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三天的高考结束可以好好地放松一场。但是人工智能不需要,也体会不到这种长期处在高压下后突然减压的愉悦兴奋。不过人工智能机器人最终的目标也不是考上大学,而是这个过程中去测试和学习内在的自然语言和逻辑分析系统,为推广应用到其他行业做早期的技术积累。
如果人类考试是走上人生巅峰的第一步,那么这些参加考试或者围棋比赛的AI则是改变未来世界的第一步。
转载地址:http://yhzda.baihongyu.com/